◎ 即日起,請排隊持健保卡插卡、量體溫、乾洗手進入醫院
衛教專欄
首頁 > 衛教專欄
字級設定
108年01月感管月刊:

發佈日期:2019-1-9
發佈單位:新高醫院
一、 疾病概述
乃於非洲之中西部少見之病毒感染,1958年於實驗室猴體內發現此病毒而命名為monkeypox,隨後於非洲其他動物體中亦曾發現此病毒,使人類致病之中間宿主最重要者為非洲松鼠,但老鼠(rat),小白鼠(mice)及兔子皆可為中間宿主。

二、 致病原
猴痘病毒(monkeypox virus)。本病毒屬正痘病毒科(Orthopox family),是一種具套膜(envelope)之大型雙股DNA病毒。痘病毒科可細分為感染脊椎動物的Chordopoxvirus亞科(包括Orthopoxvirus, Parapoxvirus, Suipoxvirus, Leporipoxvirus,Capripoxvirus,Avipoxvirus,Yatapoxvirus,Molluscipoxvirus 與未分類病毒)及感染節肢動物的Entomopoxvirus亞科。此病毒在感染細胞的細胞質中進行複製。

三、 流行病學
人類猴痘是一種少見的人畜共通傳染病。人感染病例是於1970 年首度出現在非洲薩伊。此後即在中及西非國家之熱帶雨林區出現散發性流行。病患分布在各年齡層,但大部分(90%)小於15歲。依據WHO報告,1981-1986年間共有338 名感染病患。1996 年在剛果共和國有71 名病患。2003 年初美國自非洲進口潛伏感染猴痘病毒的囓齒動物土撥鼠(prairie dog)當作寵物,結果在威斯康辛州(39 人),北印地安納州(16 人),密爾沃基(Milwaukee)(2 人),北伊利諾州(12 人),堪薩斯州(1 人)及俄亥俄州(1 人)等地爆發流行,但無死亡病例。至目前(2008 年)為止全世界已超過100 例感染病例,但都集中在西非及非洲中部,尤其是薩伊。目前,在亞洲並未發現此種病例。死亡率約10-15%。

四、 傳染窩
天然宿主目前並不清楚,可能是囓齒動物,但其臨床症狀不明。猴子是屬不顯性感染。傳染途徑疑似是經由獵殺帶病毒的猿猴或松鼠。

五、 傳染方式
大都被感染猴痘病毒之動物咬傷或接觸其血液、體液或其皮膚病灶而致病。
此病亦可經長期面對面接觸患者,經由其呼吸道飛沫而感染,接觸患者之體液或處理被病毒感染之被單衣物亦可致感染。於剛果病患傳給家屬之二度感染機會為9.3%。

六、 潛伏期
約12 天(5-21 天)。

七、 臨床症狀
猴痘的發病史很類似天花,在發病初期出現全身性淋巴結腫大。伴隨的症狀有:高燒、頭痛、咳嗽,甚至皮膚出現劇痛的膿瘡,其中有20%的個案,皮膚會出現水痘樣水泡。猴痘病毒可感染任何年齡層,尤其十歲以下的兒童最為危險。也會在人與人間互相感染,可能是經過呼吸道,或是直接接觸,但通常是發生在接觸初次被感染的病患才會傳染。

八、 預防方法
(一)通常無需住院,但決定住院時,應該在負壓隔離病房或獨立病房,要徹底執行呼吸道及接觸隔離措施。尤其有咳嗽的病患更應注意呼吸道隔離。護目鏡及N-95 口罩不可缺少。
(二)如無需住院,則應實施居家隔離。
(三)如果和疑似感染猴痘的病人或動物接觸,而未戴上防護用具,則應該觀察21 天,此期間可以上班、工作,但盡量不要接觸人。在觀察期間若出現發燒、喉嚨痛、咳嗽等症狀時,需再觀察7 天,看是否出現皮膚疹。若無,病患需要再繼續觀察14 天。在觀察期間若出現症狀,應立即通知衛生主管單位。
(四)在非洲,曾經種過牛痘者,得到猴痘的機率較低。因此美國CDC建議:還沒種過牛痘之照顧病患者、照顧生病之動物者、研究此病毒者、研究猴痘流行者,都應該種牛痘。如果和生病的動物或病患有接觸者也應該種牛痘。接觸後十四天內都可以接種。但是接受化學療法的癌症病患、接受器官移植者、有HIV 感染者、接受各種免疫抑制療法者,就算是有過猴痘的接觸也不可種牛痘。其他不可種牛痘者包括:小於一歲;懷孕女性;有皮膚病;對牛痘內的成分(如latex, polymyxin B, neomycin, streptomycin,chloramphenical 等)有嚴重過敏現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