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即日起,請排隊持健保卡插卡、量體溫、乾洗手進入醫院
衛教專欄
首頁 > 衛教專欄
字級設定
106年12月感管月刊:急性病毒性C型肝炎

發佈日期:2017-12-4
發佈單位:新高醫院
一、 疾病概述
病毒性C型肝炎,發病通常不明顯,急性感染後,約20-30%患者有臨床症狀,可能出現發燒、疲倦、厭食、隱約腹部不適、噁心、嘔吐或黃疸等相關症狀等。疾病嚴重度可從不明顯的症狀到會致命的猛爆性肝炎。感染C型肝炎病毒後,約70%-80%會演變成慢性肝炎。慢性C型肝炎患者,約5-20%於20-30年間可能演變為肝硬化,約1-5%死於慢性肝炎的併發症(肝硬化與肝癌)。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。

二、 致病原
C型肝炎病毒為30 nm~50 nm直徑大小、具脂質外套的RNA病毒。

三、 流行病學
C型肝炎發生於全球各地。過去在臺灣的輸血後肝炎約69%為C型肝炎,但自81年7月起,C型肝炎抗體檢驗納入血液篩檢項目之一後,幾乎已無輸血後C型肝炎之發生,日本亦如此。在臺灣,一般成人C型肝炎抗體陽性率估計約為4-5%,C型肝炎感染者約40-70萬人,過去調查顯示臺灣C型肝炎盛行率有區域差異,C型肝炎個案多集中在中南部沿海地區、部份原住民社區與宜蘭、花蓮、台東等地。另,依據國內研究調查顯示,愛滋病毒(以下簡稱HIV)感染者中,靜脈藥癮者合併感染C型肝炎的盛行率高達90%以上;近年則發現已感染HIV者,如有男男間性行為(MSM)且曾經感染梅毒者,因性行為造成肛門黏膜傷害或性病形成的潰瘍病灶,會增加急性C型肝炎感染的風險。

四、 傳染窩
人。

五、 傳染方式
主要經由血液透過皮膚或粘膜進入體內而傳染。因此與他人共用污染針具、注射器或接受污染之血液、血液製劑、使用滅菌不完全之器械(具)均有可能感染,而與C型肝炎感染者發生性行為、共用沾血之個人器具(如刮鬍刀、牙刷、指甲剪、刮痧板)或經由母子垂直感染方式亦可能發生感染,母子垂直感染機率約6%,如果產婦為C型肝炎合併感染HIV,會增加其新生兒感染C型肝炎的風險。
具有感染風險的族群,例如:
(一)過去或現在是靜脈注射藥癮者。
(二)接受未經篩檢anti-HCV的血液製劑或器官移植者。
(三)洗腎患者。
(四)醫療工作人員暴露於已知C型肝炎病毒感染之針扎者。
(五)HIV感染者。
(六)C型肝炎感染者所生的子女。
(七)C型肝炎感染者的性伴侶。
六、 臨床症狀
發病通常不明顯,急性感染後,約20-30%患者有臨床症狀,可能出現發燒、疲倦、厭食、隱約腹部不適、噁心、嘔吐或黃疸等相關症狀等。疾病嚴重度可從不明顯的症狀到會致命的猛爆性肝炎。

七、 預防方法
1、目前C型肝炎無疫苗可預防,應採取以下預防措施以避免感染:
(1)使用拋棄式注射針具及針灸針具,穿耳洞、刺青工具等需充分消毒滅菌,並避免不必要的輸血、打針、針灸、刺青、穿耳洞等行為。
(2)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,不與別人共用刮鬍刀、牙刷、針具、刮痧板、指甲剪,以免刮破皮膚或黏膜而感染。
(3)正確全程使用保險套,不從事無保護的性行為。
(4) 醫療工作人員執行病患之醫療處置,如有血液暴露風險,應採取預防措施,避免相互傳染。
2、有感染C型肝炎風險的人,建議接受B、C型肝炎衛教及篩檢,如為HIV感染者,建議依「愛滋病檢驗與治療指引」,每年定期監測anti-HCV血清學變化,以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,並保護自己的健康及避免傳染他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