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即日起,請排隊持健保卡插卡、量體溫、乾洗手進入醫院
衛教專欄
首頁 > 衛教專欄
字級設定
淺談兒童發展

發佈日期:2013-10-29
發佈單位:新高醫院
最新更新日期:2024-3-15
兒童發展
隨著現代醫療進步,小寶寶安全降落人世後,爸媽關心的除了寶寶身體健康外,寶寶的正常發展有沒有跟上進度,也是爸媽越來越關心的話題。這樣的過程就像是進行一場馬拉松賽跑,爸媽隨時檢測孩子的知覺與動作發展是否達到適齡發展的里程碑。
在賽跑中,有些孩童幸運地跑得比別人快;半數孩童的速度是可以被接受的,而有些孩童在起跑點上或是在賽跑過程中遇到一些阻礙,導致跑的速度比別人緩慢。此時,我們應該提供適當的活動或管道協助他們跑得更快、具備更多學習技能。
但除了追上動作的正常發展,容易被家長們忽略的是:
孩童在各發展任務中的學習及人際互動,對日後社會適應將有更深遠的影響。
有鑑於此,以下介紹各階段發展任務與建議:
一、嬰兒時期 (出生到1歲)
1.提供充分的營養與身體保護:滿足對營養的需求,做為後續發育的基礎。
2.建立親子間親密的感情聯繫。
3.與周遭親人溝通和互動的能力。
4.感官功能與動作發展:
提供大量、豐富且適合的感覺刺激,強調感官功能與動作類的活動,特別是手部的基本操作技巧與身體移動的技巧。
5.建立良好的行為基礎:
剛出生第一年的行為特徵會變成以後發展的基礎。
以後的行為表現、心理特徵或個性都建立在這基礎上,因此家長必須適當引導寶寶的行為到正確方向。
二、幼兒期 (1到3歲)
1.基本知覺動作技巧的發展:
尤其是移動能力的發展,必須提供足夠的活動空間與遊戲。
2.語言發展:
此階段為孩子口語能力發展的關鍵期,多與孩子溝通,鼓勵孩子說話,可藉由聽、說故事培養表達能力。
3.培養自我控制能力:
孩子在一歲半到兩歲時會遵守指令,過了兩歲會開始有自主性,有時會反抗家長的要求。
在此階段可進行”條件交換”,若孩子達到要求,就可以得到合理的獎勵。
4.遊戲:
藉由遊戲的過程學習人際互動與遊戲技巧。
5.建立良好生活習慣:
培養規律的作息有助於孩子情緒與行為的穩定。
三、學齡前(3到6歲)
1.性別角色認同:
了解自己的性別並表現出不同性別角色的行為,而爸媽與同儕的行為會影響孩子對性別角色的認同。
2.建立正確道德觀:
如是非對錯。
3.自尊:
是孩子對自己的評價,若爸媽給予溫暖且支持的教養方式會促進孩子有較高的自尊。
4.團體遊戲:
可幫助社會性發展。
5.逐漸擺脫自我中心:
不再認為自己是太陽,其他人須繞著他轉,會以較多的面向觀察事物。